不辜负的嘱托高质量建造副中心工程

时间: 2024-05-11 20:09:05 |   作者: 路障机学校案例


  “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写入了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让刘春峰感慨万分。正是他所在的中建一局,2015年始,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先后建设了包括北京市住建委、发改委、政务云中心、警卫联勤、信访中心办公楼,以及B2职工周转房、后北营安置房、市政道路及管廊、副中心160地块项目等18项工程在内的“一局街”建筑作品。

  作为建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大EPC超级工程项目主帅的刘春峰和他率领的履约团队,始终牢记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作出的“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最高指示,带领团队高质量建设着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启动区160地块项目(以下简称副中心160项目)。这项工程总造价16.324亿元,建筑面积17.56万平方米,其建筑面积规模相当于建造了一个北京人民大会堂。2021年,项目顺利通过中国钢结构金奖验收、北京市结构长城杯金奖验收、北京市扬尘治理“绿牌”工地、北京市“绿色安全样板工地”、中建集团观摩样板工地,荣获了2021年度副中心工程办综合管理第一名。

  记忆的年轮刻录副中心160项目建造的荣光。刘春峰说,自2020年9月1日项目打下第一根护坡桩,到2021年9月30日,仅仅一年时间,项目主体钢结构全面封顶,这是项目建设过程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击鼓催征,骏马奋蹄,离不开科学的战略判断、非凡的战略定力。过去的一年,镌刻着刘春峰和他的履约团队一串串坚实的足迹。为了履行工程高质量建设的承诺,为了担起央企为国担当的使命,他和他率领的项目建设团队庚续中建红色基因,创造了“副中心施工速度”。

  明清时期,副中心地区是大运河地区,地下均为沙土层。让刘春峰最为难忘的是,在深沙层桩基施工中,发现地下竟有15米左右的深沙层。遇到沙层深,工程桩孔极易坍塌。他率领项目技术人员组成攻关小组,确定工程桩施工采用“长螺旋反插钢筋笼工艺”。

  没想到接下来却出现了“小插曲”。施工初期,两次试验桩均出现个别小问题。刘春峰立刻召开专题分析会,全要素深入剖析原因。当天,他和技术人员从下午16时到第二天凌晨3时,一直坚守现场研究解决方案,看着一项项试验桩技术数据全部达标,刘春峰悬着的心放下了,最终项目成功攻克了钢筋笼下插15米沙层(其中14米处是承压水层)的复杂地质条件。试验桩告捷后,刘春峰立即书面交底管理人员过程控制要素,仅用20天时间,完成了1166根抗拔桩施工,对比其他副中心兄弟单位实施的悬挖桩工艺,副中心160项目实现了施工噪声小、泥浆少的绿色施工,还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

  “能不能像机器人造汽车那样,让机器人建造建筑工程呢?”刘春峰一直思考着建筑工业化项目实施的问题。

  对比传统焊接建筑钢结构,使用焊接机器人有什么优处呢?刘春峰说:“经我和技术团队研究之后发现,采用传统人工焊接建筑钢构件,焊接质量往往取决于焊工的技术水平。然而,对焊接机器人来讲,通过人工编程为它设置好焊接钢构件参数‘任务’后,机器人就可以自动完成焊接,每道焊缝宽窄误差在正负1毫米之间,而传统焊接往往在2-3毫米,焊接的精准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这项工程体量巨大,钢结构用钢量约14600吨,相当于一个半的法国埃菲尔铁塔,项目钢结构量大,采用机器人焊接钢构件,实施工程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人力成本也可得到很好的控制,也缩短了工程项目施工工期。

  焊接机器人长得很特别。刘春峰介绍说,项目采用的焊接机器人由机器人臂、控制柜、焊机及焊枪四部分所组成,机器臂展达2米,焊枪杆主要使用在于钢结构柱之间的焊接。这是因为钢结构柱焊接点存在一定的割纹深度、坡口角度等误差,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焊接质量,在机器人焊接时,要随时微调,每条焊缝的焊接程序都是“量身定制”。除了钢构件焊缝美观、精准度高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实际测算,单台焊接机器人的效率较人工至少提升了20%,传统焊接工序,两名焊工每天大约能焊3根钢柱,采用机器人焊接钢构件,仅配一名技术人员,可同时操作2至3台机器人焊接施工,整体效率和焊接质量均得到了有效提升。

  “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智慧建造,创新履约。这是刘春峰和他的履约团队践行高质量建造副中心160项目的庄严承诺。

  刘春峰率领他的智慧建造技术团队,成立的智慧工作室被北京市总工会评为“信息化管理及智慧建造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他们以科学技术创新赋能工程建设项目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以智慧+赋能建筑智慧化,打造建筑“超级大脑”,实现工地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让施工现场更安全、建筑品质更可控。

  刘春峰说:“我们研发和应用的区块链精细化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建筑业在区块链应用上“零”的突破。这个软件以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数据可追溯、不可篡改,保证工程验收的真实性,从根本上解决诚信履约问题。”

  区块链精细化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副中心160项目工作流程和数据储存管理。刘春峰形象地说,这就像把每项目工程文件设置成属于自身个人的“身份证”,所有数据一经存储不能篡改,防止数据丢失,提高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安全性。数据系统中还内嵌专家库,当项目发现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时,可根据专家特长在线挂“专家号”提请诊断,专家诊断后形成专项解决方案,为项目形成“电子病历”,可为后续同类项目提供参考经验,有效规避同类施工问题发生。

  在智慧建造“黑科技”方面,刘春峰如数家珍,他介绍说,副中心160项目采用的智慧巡检眼镜设备,融入了AI人脸识别技术,通过眼镜捕捉画面+后台AI算法,实现毫秒级别人脸检测,可对地下室等密闭空间进行智慧监测,使地下施工检查由过去的被动“监督”变为智能的主动“监控”,可对“人员、机械、物料、方法、环境”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做到精准定位人员、远程技术指导。

  当前,中国科技最尖端之一的物联网技术也成功运用到了副中心160项目当中。刘春峰和技术人员通过BIM+传感设备实现对高支模、深基坑、临边防护等重点部位的实时监控,可及时有效地发现工程现场深基坑以及周边建筑物、管线等隐患。在塔吊、卸料平台、外用电梯安装传感设备出现危险情况时可及时作出反馈,实现了项目管理从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的双转变。

  刘春峰说,项目还采用了BIM5D+智慧工地预警平台系统可实时显示多维度的监测数据,实时查看塔吊吊钩监控画面,实现塔吊运作时的状态的多方位监控。一旦现场发现吊钩隐患,一方面在现场语音告警提示塔吊设备操作人员规避风险,另一方面警告信息通过手机app自动推送给项目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根据预警信息督促现场实施工程人员进行整改,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北京市政府、中建集团、中建一局领导参观副中心160项目成功应用的一系列智慧建造技术之后,给予了充分肯定。

  刘春峰清晰记得,2021年6月14日,中建一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爱国;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左强,二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兵检查项目履约工作时,吴爱国强调,项目能参与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中,是值得骄傲的,项目部要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严把质量关、安全关、防疫关,高品质建设百年工程。

  “过去的一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领导、工程办领导、中建一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爱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左强;二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兵,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高建军;第三事业部总经理齐冀华心系项目建设,多次莅临工程现场,帮项目解难题、纾困局。”刘春峰说。

  2021年,刘春峰和他的履约团队第一个奋斗目标——项目主体钢结构封顶已成为现实;2022年初,刘春峰已开启奔向第二个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每月完成近一亿元产值的目标,2022年末项目装饰装修工程基本完工;2023年计划6月末全面竣工。

  为高质量践行工程项目施工目标,刘春峰表示,副中心160项目履约团队将全力向着成为副中心二期建设中的“施工管理标杆、科技质量标杆、智慧工地标杆、文明施工标杆”齐步迈进,全力冲刺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李玉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