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1-27 11:32:37 | 作者: 路障机学校案例
本周,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公司(GSK)正式公开宣布,和恩沐生物达成管线合作协议,将收购其自主研发的三抗药物——CMG1A46。根据条款,交易潜在价值最高可达惊人的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6亿元)。
此次交易的主角恩沐生物,总部在成都,成立至今融资数亿元,如今却一举收获超20亿元的首付款。而葛兰素史克所看中,正是恩沐生物旗下创新药CMG1A46——对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有着非常大潜力。
生于斯长于斯,故事绕不开脚下的成都。随着一笔笔国际大Deal出炉,成都这座颇具标识度的生物医药之都,悄悄揭开面纱。
协议条款显示,GSK 将支付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4亿元)的预付款,以获得 CMG1A46 的全部全球权利。此外,恩沐生物将有资格获得总计5.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2亿元)基于成功的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算下来,这一笔交易的潜在价值将高达8.5亿美元。
资料显示,恩沐生物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处于临床研发阶段的医药企业。首席执行官周桢昊此前在和记黄埔医药、恒瑞医药上海研发中心工作,曾主导多个单抗药物研发,后来选择专注于 First-in-Class 新药研发,这便有了恩沐生物——公司旗下产品管线针对恶性血液肿瘤、恶性实体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多个疾病领域。
至于买家GSK,则是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最新市值超5300亿,眼下正在中国“扫药”——去年曾与上海翰森生物医药签订许可协议,先后获得两款ADC(靶向抗体药物偶联物)新药的海外许可,两笔交易合计价值最高超过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7亿元)。
GSK历来擅长的,是在治疗红斑狼疮领域。正如公司表示,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性肾炎新药的研发,越来越了解B细胞驱动疾病的潜在驱动因素。此次收入囊肿的CMG1A46,正是一款能够同时靶向CD3、CD19、CD20的T细胞介导抗体,从而有效清除B细胞的药物,早在2021年便获得FDA正式批准,目前正在国内进行白血病和淋巴瘤的I期临床试验。
“作为一种针对深度B细胞耗竭的新型治疗选择,CMG1A46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潜力。”接下来,GSK计划重点开发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性肾炎(LN)为代表的自免疾病适应症,并在2025年开展红斑狼疮I期临床试验。
为何把手上“香饽饽”卖掉?恩沐生物也有自己的考量。周桢昊表示:“我们对CMG1A46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生活的潜力感到兴奋,并感谢葛兰素史克加快实现这一愿景。这项协议进一步验证了我们专有的T细胞接合剂平台,我们渴望继续开发新型多特异性抗体疗法的使命。”
伴随着交易官宣,这里还将诞生另一批赢家——根据公开信息,企业成立以来曾获得数轮融资,天使轮、A+轮融资、B轮融资分别获得成都高投、倚锋资本、礼来亚洲资本等机构投资,固信控股、浙大联创投资、腾远投资、深蓝合创均为其股东。一笔高达数十亿的付款,也许只是一个开始。
上个月,一笔交易震撼医药圈——制药巨头诺华与成都百裕制药签订独家许可协议,将通过7000万美元首付款及可达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8.3亿元)的里程碑付款,获得一款在研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全球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
同样坐落于成都,百裕制药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创新药研发,旗下多款管线用来医治实体瘤。此前,公司曾获得同创伟业、四川生物医药集团旗下弘科基金等投资。
稍早前,还有川大校友朱义掌舵的百利天恒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宣布收到与百时美施贵宝就ADC产品BL-B01D1开发与商业化许可协议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5亿元)首付款,刷新中国创新药出海首付款纪录。
据悉,这一笔交易在去年末达成,还将收获最高可达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以及可达71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潜在总交易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令人惊讶。
不止于此,来自成都的科伦博泰,自2022年先后三次牵手制药巨头默沙东,双方已就9款ADC药物达成了超百亿美元的合作。科伦博泰成立于2016年,曾获得高瓴、IDG资本、礼来亚洲基金、国投招商等投资,并在去年登陆港交所,如今市值超过380亿港元。
放眼望去,还有康诺亚与Belenos Biosciences订立许可协议;西岭源药业与一全球药企达成药物在美国的独家授权合作……这让人不禁想起,今年的成都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成都造”创新药刷新国内单品种药物出海授权交易纪录,成为成都外贸出口产品中一大亮点。
而成都之外,我国药企BD出海交易规模屡被刷新。犹记得去年,中国创新药BD首付款总额甚至一度超过全年IPO募资总额。
“一次好的BD交易能改变企业的命运。”一位北京医药投资人朋友分享,短期来看,获得现金流仍是授权出海最主要的目标,以拉长药企的Runway,适应药品研发周期。“另一方面,国际医药巨头的交易背书含金量很高,间接提升了公司估值,对未来在海内外上市、融资都有帮助。”
实际上,这里悄然已成为中国生物医药重镇。以恩沐生物所在的成都高新区为例:此前2023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名更新,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揭榜第三,仅次于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跻身第一梯队。
透过这里的医疗资源聚集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我们大家可以一窥成都的生物隐形实力:目前这里累计落户项目300个,总投资1200亿元,培育推动6家企业成功上市;聚集国家级院士团队4个,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团队51个,引进高素质产业人才16000余人;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科研型功能平台147个,在研药械品种177个……
成立于2016年,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由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双流区、新津区共建,曾被行业人士评价:“这里和旧金山湾区(美国生物医药产业诞生地)有很多相似之处。”
细细数来,西南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成都先导、成立7个月便晋升独角兽的威斯克,还有苑东生物、康诺亚、齐碳科技、优赛诺等一众生物医药企业均诞生于此,后在各自赛道脱颖而出。
这里还藏着另一个科创摇篮——高新区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作为四川省政府批复建设的天府实验室四个方向实验室之一,自2022年末揭牌投运,对标国家实验室,聚集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一众成都生物医药科研力量,着力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的转化。
展开地图,高新区的天府生命科技园已培育出23家“专精特新”企业;温江区的成都医学城,是全市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地和AI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地;彭州天府中药城,正向着2035年的千亿级目标前进……国内关注医疗健康的投资人常常“蹲”在成都找项目。
犹记得今年初,高瓴、君联资本、道远资本等数十家知名VC/PE齐聚成都,成都高新区本土机构策源资本分享到,彼时已推进设立生物医药相关基金共计28支,总规模达800亿元,与高瓴、君联、鼎晖、维梧等国内多家知名投资达成合作,招引生物医药类项目191个,对接产业投资生物医药项目超100个。其中,共投资11个生物医药领域项目,投资金额超12亿元。
而前不久,成都先导与成都科创投、策源资本签署协议,成立中西部首支医药并购基金——蓉创先导基金,旨在推动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建圈强链”,加速发展。至此,成都生物医药全生命周期基金体系“种子-天使-产业基金-S基金-并购基金”完成闭环。
想起2019年,成都曾印发《关于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和《促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两份文件,提出打造世界级医药健康产业高地,并计划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如今,这个目标正越来越近。
放眼未来十年,生物医药无疑是全球新一轮科技变革中科技含量最高、创新最密集、投资最活跃的行业之一,更是新兴起的产业兵家必争之地。当产业兴城的故事一次次上演,一度以“慢节奏”形象示人的成都悄悄崛起,走上舞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