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钟楼区十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

时间: 2025-03-19 14:49:36 |   作者: 升降柱

  民生无小事,事事关民心。2024年,钟楼区委、区政府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聚焦民生核心,紧盯重点领域、解决关键难题,精心谋划了“常有善育”“常有众扶”“常有安居”等多项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成民生实事清单。

  这一年,钟楼区格外的重视民生实事项目的推进落实,每季度印发《钟楼区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对十大民生实事全面梳理分解,构建起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形成了“定人、定责、定时”“协同、协调、协力”的工作局面。

  这一年,民生工程推进有力有序。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定期调研民生实事项目,现场办公,及时协调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区人大、政协领导定期视察民生实事工作,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区发改、财政等部门坚持民生优先,在立项审批资金保障上,持续向民生实事倾斜。区相关职能部门主动认领、积极努力配合、各司其职,项目推进高效高质。

  桩桩惠民生,件件暖民心。1月6日,常州市钟楼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闭幕式上票决产生了2025年钟楼区十项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短板,为百姓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扩大优质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新建社区普惠托育机构1个;新增幼儿园托班21个,全力探索“1+N”普惠托育模式。

  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建成儿童友好医院1家;开展中小学生体重监测和体卫融合综合干预项目,为800名学生开展体重监测。

  提供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关爱服务,组织志愿者开展走访慰问,开展30个“公益暑托服务”班点和8个爱心暑托班,实现常态化关爱。

  持续扩大学位供给,启用学校4所,增加学位7000个,进一步提优教育配置。

  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安装洗手热水器,进行线路改造增容,进一步提优学习环境舒适度。

  聚焦校园安全,新增学校监控点600个、可视化通讯设备65个,公办中小学校防冲撞升降柱应装尽装,实现全区中小学出入口安全防护设施安装全覆盖。

  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址改造项目1个、医康养一体化建设项目1个,让群众享受家门口优质医疗服务。

  关爱职工健康,建成智能化工会驿站3个以上;开展常态化送温暖活动,为广大一线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疗休养、免费体检、大病互助保障、意外伤害保险,覆盖超10000人次。

  优化基层慢性病管理,新增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中心1个、基层慢病筛防中心1个、运动健康指导门诊1个;指导运动防治慢性病训练9000人次以上,实现“以筛促防”。

  免费为本地户籍居家高龄老人提供家庭医生居家医疗服务包;为1.9万名高龄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为1500名65—79周岁老年人开展肺癌和消化道肿瘤筛查签约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和照护水平。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效,改造提升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2个,持续优化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新增(改造)老年助餐点(社区食堂)3个,改造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个。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培养和训练7000人次;培训智慧助老教师10名、智慧助老志愿者100名,全年为2.8万人次老年人提供线上和线下课程服务。

  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康复医疗和支持性服务;开展0—6岁儿童早期残疾筛查、诊断、评估、康复、随访等一体化服务1.5万人次;为1万名青少年学生免费开展脊柱健康筛查。

  为在常遇困人员实施急难型“临时救助+慈善救助”联动救助;为全区低收入人口家庭每户赠送200度电,为280户特殊困难群体开展“暖心护航”智能监护服务;为全区低收入人口中难以独自就医的人员开展陪诊服务。

  完善困境儿童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设施建设,建成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新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个,常态化开展结对关爱服务;持续实施“梦想改造+”关爱计划,改造梦想小屋14家,逐步扩大覆盖面。

  加快老城更新改造步伐,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个、推进5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居住环境;围绕老城区开展商贸改造,打造便民生活圈。丰富保障房供给,新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0套(间);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9部。加强完善公厕设施配置,新改扩建城市公厕13座、农村三类以上公厕5座;提升公厕适老、适幼、适残功能,强化日常管理。

  打造便捷交通网,完成4条道路建设;新(改)建公交候车亭42个,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缓解“停车难”问题,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00个,新增企业和事业单位开放共享点位1个,实施1所学校停车位错时对外开放。

  实施道路交叉通改善工程1个;优化提升2处道路交汇口的通行组织,提升道路通行安全品质。

  新(改)建城镇污水管网5公里;建设农村生态河道1条;开展护场河环境整改治理提升工程,整治入河排放口,提升岸坡环境,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结合乡村片区整治更新项目,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点村建设2个,逐步扩大和美乡村覆盖面。

  以“微更新”提升城市品质,对2个口袋公园解危维修,消除安全隐患;白云新城约2公里健身步道配套增设标识标牌、活动场地等。

  推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举办专场招聘会不少于5场,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引进人才1.3万人;深入开展就业见习质量提升行动,新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400个;新建标准化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3个,帮扶五类困难人员就业230名以上。

  持续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500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人。

  开展人才公寓服务赋能活动,组织人才招聘会、政策科普会、创业分享会等活动30场以上,服务人才超4000名;稳定运行10家青年驿站,为入住青年提供安全保障服务。

  持续推进非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完成非居民用气场所瓶改管、气改电920户,有效保障生产生活安全。

  持续推进“全民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工程”,完成救护员培训1000人、CPR+AED专项培训1000人、普及性培训8000人,广泛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

  完成1座安全主题公园建设,年均接待10000人次,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助能力。

  2024年,钟楼区积极践行“政府主导、多方聚力、优质普惠”理念,多管齐下拓展托育资源,新增420个普惠托位,让“常有善育”线余场科学育儿进社区活动,提升照护水平。227名儿童获免费服务;多部门协同健全早筛康复网络,13972人次受惠。

  钟楼加强学位供给保障,持续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新增学位3000个。为中小学、幼儿园校门分批安装自动升降柱;编制区安全教育绘本;组织“防灾避险体验课程进校园”活动;组织1500名学生“防灾避险”实境式课程体验;线上线下开展各级各类家庭教育讲座100场。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引进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远程诊疗中心、女性(儿童)康复中心。钟楼完成老年人肺癌和消化道肿瘤筛查签约服务包2287个,完成适龄妇女两癌筛查22843名。此外,组织中医惠民进社区活动70余场。

  坚持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和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逐渐完备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12月底,已为1.94万名高龄、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基本养老服务保障率达100%。全区建成城乡老年助餐服务点109个,“人人”社区食堂23个,涌现出“食光港港好”“好食惠”等一批深受老年人喜爱的助餐服务品牌。

  稳步推进城中村自主更新项目,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条件,补足城市建设治理短板。2024年内完成加装电梯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51部,历年累计完成加装并投用136部。自2023年起,连续两年将农贸市场改造纳入全区“十大民生实事”,目前已完成14家,让“菜篮子”拎得稳拎得好。

  2024年,钟楼区实行分类精准保障,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建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家庭病床约400张。建成1家“德康驿站”,改造提升1个省级综合性“残疾人之家”;建设14间“梦想小屋”,建成1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为1100户低收入家庭免费赠电200度。

  围绕道路建设、停车泊位新增、道路隐患整治等方面精准发力,对交通中痛点堵点问题逐个击破。完成宣塘路等4条道路建设,积极地推进公交候车亭建设与改造工作,新建候车亭14个、改建32个。与此同时,在星港路、勤业路、劳动路等主要道路上,共计30处公交候车亭顺利完成电子化改造,方便群众“末端末梢”出行。

  在各板块、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建成人居环境达标村庄15个,创建3条市级示范幸福河湖;建成活力潮玩、剧场记忆2个口袋公园项目;高品质实施南运河亮化提升景观塑造工程;完成高新区(邹区镇)2个行政村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以及南大街街道2处雨污混排口雨污分流改造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城市的理念。

  2024常州钟楼半程马拉松,吸引来自全国的1万名跑者汇聚钟楼,全周期全网曝光量2027.88万。举办2024年“三堡街 运河五号”年货美食节、“钟楼杯”全国相声新作品展演、第二届大运河文旅戏剧周等活动,组织送戏下乡等80场次,推出小剧场演出10场以上。童子河体育运动口袋公园建成投用。

  持续推进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22条街1300余家商户完成“瓶改管”“气改电”改造。完成1家公共安全口袋公园建设,2024年共完成普及性培训9935人次,完成率124.19%,初级救护员持证培训1098人次,完成率109.8%。